在社會生活中,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,關(guān)鍵是要有一種"能容天下難容之事"的寬容心態(tài),少一些心胸狹窄、尖酸刻薄,多一些大度寬容、隨性平和。這樣,無論遇到什么樣的事情,都會平心靜氣的對待。
兩千多年前,孔子的學(xué)生子貢問孔子:"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生奉行不渝的法則呢?"孔子回答說:"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"也就是說,自己不喜歡的和不能接受的事情,就不要強加給別人。凡事要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,要學(xué)會多體諒一下別人,這是做人和處世的根本原則。從中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(yǎng)。
要想釣到魚,就先問問魚想要吃什么,不想吃什么。生活中,許多人都有過釣魚的經(jīng)歷和經(jīng)驗。魚餌很重要,但它的選擇不是根據(jù)釣魚者的口味愛好,而是魚的愛好。世間萬物都是相通的。我們在與人交往中,特別喜歡結(jié)交那些了解自己、同自己喜好相同的人。同樣,我們也應(yīng)該站在對方的立場上,考慮他們喜歡什么,不喜歡什么。
因此,以己度人,推己及人,這樣處理問題和與人交往,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,才能與別人和睦相處,甚至能夠化敵為友。
在社會上,特別是對初涉世事的年輕人來說,由于對社會的茫然,總是時時處處小心翼翼,左顧右盼地想找出參照物規(guī)范自己、約束自己。這種反應(yīng)當(dāng)然是正常的,但是有時候以此為原則,反而會導(dǎo)致初衷與結(jié)果的南轅北轍。
這時,你就可以采用"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"的原則,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,多問一下自己:我做這件事產(chǎn)生的后果會怎樣?如果自己能夠接受,那么,別人也大概能夠容忍;如果自己都不能容忍,那么別人肯定也不愿接受。 美國歐文梅說:"一個人若能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,了解別人的心靈活動,就永遠也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(dān)心。"我們要學(xué)會體諒別人,站在別人的立場來看問題,這樣就可以減少生活中的摩擦,人與人之間的關(guān)系就會變得更加和諧。 (作者系人文系文秘09班)
|